塞蒂恩开炮对象、国安基地非钱问题、自曝家丑逼宫
本轮中超联赛中,北京国安队在主场以3比1的战绩成功击败了深圳新鹏城队,这已经是他们联赛中的五连胜。然而,比起这场比赛的胜利,赛前的新闻发布会却吸引了更多球迷的关注。国安队的主教练塞蒂恩在发布会上首次向俱乐部表达了不满。
在发布会上,塞蒂恩详细描述了国安训练基地的糟糕情况。他以具体事例指出,球员们在训练后常常无法及时洗澡,甚至需要借用浇花的水管来洗手。草皮的质量也常常影响战术演练的进行。这些状况已经持续了四个多月,给球队的训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作为首都的球队,国安目前所使用的高鑫基地竟然是临时搭建的钢架结构,其休息区随时可能受到大风的影响。
这种硬件设施的差距直接反映在了竞技层面上。塞蒂恩教练指出,去年国安与上海球队的成绩差距悬殊,其中训练条件的差异是关键因素之一。本赛季,国安已经有五名球员因训练导致的重伤,而同一时间的海港队仅有一例。由于草皮平整度不足,导致的技术动作变形已经成为威胁国安队的隐形杀手。
过去三十年的职业化进程中,训练基地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国安的一个难题。从工体外场到丰台体育中心,再到如今的高鑫基地,国安始终未能建立起固定的驻地。与此同时,上海申花早在1996年就建立了康桥基地,山东泰山的鲁能足校基地也已经运营了二十年,上海海港也在2014年入驻了东方绿舟。这些基地不仅配备了标准化的训练场,还拥有康复中心、数据采集系统等现代化的设施。
训练基地的差异主要源于俱乐部所有制结构的问题。中信时代,国安虽然进不了顶级行列,但还能依靠国企资源维持体面的训练条件。然而,中赫接手后,作为民企,他们在高昂的地价和建设成本面前显得捉襟见肘。北京四环内的地价高达每平米八万元,建设一个标准训练基地需要百亩用地,土地成本就高达五十亿元。对于每年投入仅五亿的民企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国安俱乐部的训练基地问题也反映了目前中超民营俱乐部所面临的困境。本赛季的十六支中超球队中,有九家采用租赁训练场地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可以降低俱乐部的运营成本,但却影响了球队的训练质量。租赁场地无法进行定制化改造,草皮养护和器材配置也不如自己的训练场地。此外,没有固定的训练基地也使得国安队的青训质量难以保证。据悉,国安U19梯队今年已经更换了三个临时训练地。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安俱乐部计划在下个月迁至聚加足球训练基地。这个场地正在按照欧足联二星标准进行改造,将配备六块天然草训练场和运动科学中心。然而,场地改造需要经过北京市基建和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塞蒂恩此次突然表达不满,虽然看似是对俱乐部的不满,实际上却是帮助国安向相关部门施加压力。作为外籍教练,他即将回到西班牙养老,而中赫集团则需要继续经营国安队。因此,他的举动也是为了推动国安俱乐部寻求更好的训练条件和未来。